email to friend  轉寄好友   如果您想將影片加入您的部落格和網頁的首頁,請按下面的連結以複製原始程式碼。  原始程式碼   列印
Play with flash player Play with windows media ( 17 MB )

熱帶地區氣候變化直接影響南極氣候

美國研究員斯泰格(Eric Steig)和施耐德(David Schneider)首次發現,熱帶地區氣候變遷跟南極(Antarctic)不時發生的劇烈溫度變化有直接關連,特別是西南極洲過去一世紀來升溫攝氏0.9度,比全球平均值高,科學家發現此溫度變化跟太平洋(Pacific)的聖嬰現象(El Nino effect)有直接關連。施耐德博士說:「隨著熱帶的升溫,西南極洲也同樣變暖,南極冰平均厚度一哩,融化的話將導致海面升高8到16呎,釀成大災難。」我們感謝斯泰格和施耐德博士團隊分享南極暖化的資料,祈願這些警訊能促使我們更快採取永續生活,終止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效應。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08/08/080812160619.htm

伊朗製造風力渦輪機

伊朗再生能源組織(Renewable Energies Organization)是中東唯一生產風輪機的公司,伊朗生產的渦輪機較世界其他地方便宜近三分之一,由於各國了解到需要減少碳排,風能等永續能源正迅速受到歡迎,目前伊朗兩個風電廠每年發電128百萬瓦。太棒了,伊朗!願您成功的環保事業廣為傳佈,保護寶貴的生物圈。
http://www.presstv.ir/detail.aspx?id=65915&sectionid=351020103

動植物對氣候變遷 「表示意見」

也許動植物不說人話,但他們正在遷移,有些為了保持涼爽而在當地消失,較之20年前的統計數據,美國紐約州最近的一項完整的鳥類數量統計表明很多種類的鳥,包括納什維爾囀鳥(Nashville warbler)、松金翅雀(pine siskin)和紅腹啄木鳥(red-bellied woodpecker)都向北方遷移,有些甚至達40英里。另一項對照普查,以加州聖羅薩群山(Santa Rosa Mountains)中,樹和植物的數量作類似的比較,結果也顯示,九成的物種上移200英尺,且失去低海拔的植物,亞利桑那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的生態學家赫克斯曼(Travis Huxman)說:「植物遷移的速度值得警惕,這意味著植被的變化比我們想像要快。」我們感謝赫克斯曼博士及所有長期深入觀察的人員帶來動植物的訊息,我們祈禱所有人留意並快速行動拯救他們和自己。
http://www.fresnobee.com/384/story/790104.html,http://news.yahoo.com/s/livescience/20080812/sc_livescience/plantsandanimalsmoveasclimatewarms;_ylt=AjBoxCgmzqVUrOmy706PJ0Bpl88F, http://eebweb.arizona.edu/faculty/huxman/, http://www.enn.com/sci-tech/article/37898

倫敦市長辦事處主動綠化城市

擁有740萬人的英國首都倫敦一向以繁忙的國際樞紐聞名,然而由於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可能會使這熱氣集中的大城市溫度比周圍地區還要高攝氏9度,為確保居民的安全與健康不受氣候變遷影響,倫敦市長辦事處進行行動計畫。

倫敦市副市長:「強森市長(Mayor Boris Johnson)致力於回收,改變模式不僅能提供人們選擇的機會也可讓倫敦加入環保,並效法全球其他城市。」

全球的居民與組織都能輕易獲知減少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的方式,使情況明顯改觀,若想得知此訊息,您可上網至 www.londonclimatechange.co.uk

倫敦市副市長:「我們在同一世界,必須共同面對特殊的挑戰,只要同心協力,我們就能因應那些挑戰。」

感謝倫敦領導者與居民致力於環保,也為全球各城市樹立共同合作的優秀典範。

印度改善稻米生產計劃

印度泰米爾那督農業大學(Tamil Nad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實施「氣候與稻米」計畫(ClimaRice project)、架設氣候變遷網站,連結研究員和農民等相關業者改善稻米生產。

美國改善秘魯農民收入

美國「雨林聯盟」(Rainforest Alliance)保護秘魯雨林、幫農民回歸傳統農耕、並認證其咖啡為道德產品,改善農民收入。

海洋死亡區威脅全球

美國和瑞典科學家近日發表震驚的報告,發現四百多處海洋死亡區(oceanic dead zones)比聯合國兩年前發現的多一倍,死亡區面積大小不一,共同點是到處都是死亡的藻類,並逐漸耗盡水中所有的氧氣,造成那一帶沒有生物能存活,死亡海域肇因於燃燒石化燃料、肥料流入、過度捕撈這類的人為活動,美國維吉尼亞海洋科學研究院(Virginia Institute of Marine Science)迪亞茲博士(Dr. Robert J. Diaz)表示:「這是全球性的問題,會嚴重影響生態系統,螃蟹、蝦子、魚可能會絕跡,除非我們停止這些死亡海域會繼續擴大。」感謝迪亞茲博士和您的同仁警告這危急的趨勢,祈願人類通力合作設法扭轉此不良效應,回復海洋原本孕育生命之美。
http://www.cnn.com/2008/TECH/science/08/14/dead.zones.ap/index.html?iref=newssearch, http://daily.sightline.org/daily_score/archive/2004/11/30/pass_the_sardin/?searchterm=dioxide